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军事理论
任 课 教 师:
教 师 职 称:
课 程 类 型: ☑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教 学 单 位: 武装部
制 作 时 间: 2025年7月
贵州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军事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Military theory
学 时:36
学 分: 2
开课学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适用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负责人:
课程组成员:
编写时间:2024年7月7日
修订时间:2025年7月11日
一、课程简介
《军事理论》课程是根据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19〕1号)的要求,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军事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军事理论课是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积极适应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求而开设。
本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学生综合国防素养。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既能掌握现代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知识,对军事思想、军事科技、高技术战争、国际战略环境和我国国防建设等方面有一个基本了解,又能认清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对国防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既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的理解,激发爱党、爱国 和爱军的热情,又能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既能了解国际风云变幻及对我国构成的威胁与挑战,又能学习党的对外关系的方 针和政策,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经过军事理论的系统学习, 激发大学生关注国防,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深入赓续红色基因,凝聚青年学生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让学生了解军事思想的内涵和形成与发展历程,了解外国代表性军事思想,熟悉我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和现实意义,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了解战争内涵、特点、发展历程,理解新军事革命的内涵和发展演变,掌握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主要形态、特征、代表性战例和发展趋势。更要了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分类、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熟悉世界主要国家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情况。
(二)教学目标2:基础能力培养目标
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加深对“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认识,能运用现代国防观分析国防领域相关现象。掌握所学的国防法律知识,具备分析国防领域的一般法律现象的能力。能够对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国防和军队领域正在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任务,坚定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3: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能够根据我国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正确分析判断我国在国防军队建设领域以及国际军事领域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增强学生忧患意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使学生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军事高科技的积极性,为国防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四)教学目标4:课程思政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促成学生从坚定维护核心、勠力强国强军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深刻理解时代背景、核心要义及重大历史意义与启示,可以自然引发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相连内容,从而达成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引领学生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深入赓续红色基因,激发并凝聚起青年学生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
学时 |
教学内容(需包含支撑教学目标4的课程思政内容) |
学生学习任务 |
评价方式 |
教学目标 |
第一章 中国国防 |
3 |
第一章 中国国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国防的内涵、国防的基本类型、现代国防的特征、中国国防的历史与启示。
|
掌握现代国防基本特征 |
作业、提问小组讨论互评 |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4 |
3 |
第二节 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体系、国防法规的基本特征、公民的国防权利和义务。 思政内容:大学生从公民公权力和义务中要积极履行国防职责。 第三节 国防建设 国防领导体制、国防建设成就、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 思政内容:大学生要从我国国防建设成就中受到鼓舞,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积极投身中国国防建设事业当中。 |
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 |
3 |
第四节 武装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思政内容:从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的组建极大鼓舞大学生踊跃报名服兵役,为国家国防建设做自己的贡献。 第五节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概述、国防动员的内容、国防动员的组织领导体制、国防动员的准备与组织实施。 思政内容:通过国防动员的组织、实施等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要有和平时代的国家安全忧患意识,时时刻刻准备接受国家的召唤,为我国国防建设做个人应有的贡献。 |
民兵、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国防动员的准备与组织实施 |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3 |
第二章 国家安全 第一节 国家安全概述 国家安全的内涵、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思政内容:在深刻理解国家整体安全内涵的基础上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具备防国外间谍渗透及严格保守国家秘密的安全责任。 |
国家安全的内涵 |
作业、个人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评 |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
3 |
第二节 国家安全形势 我国地缘环境的总体现状、我国地缘战略环境面临多重安全压力、新形势下影响国家安全的危险和挑战因素增多、新兴领域和海外利益面临新挑战。
|
我国地缘环境的总体现状 |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4 |
3 |
第三节 国际战略形势 世界主要国家国防体制与战略动向、国际战略形势现状和发展趋势。 思政内容:在深刻了解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基础上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逐渐增大,激发大学生更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国家发展的大潮中去。 |
世界主要国家国防体制与战略动向 |
|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4 |
第三章 军事思想 |
3 |
第三章 军事思想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军事思想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外国军事思想 外国军事思想的产生于发展、外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外国军事思想的发展趋势、克劳塞维茨与《战争论》。 思政内容:军事思想是在战争实践中总结出的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体系。通过军事思想定义及国外军事思想的内涵鼓舞大学生积极投身我国国防事业建设的大潮中去。 第三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与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孙武与《孙子兵法》。 思政内容:从中国古代军事大家孙武的《孙子兵法》的创作精神极大鼓舞大学生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并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强大而积极贡献个人力量。 |
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军事思想的指导作用 孙武与《孙子兵法》 |
作业、个人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评 |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4 |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4 |
3 |
第四节 当代中国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 思政内容:通过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内涵,让大学生深受启发,激起热爱祖国的极大热情,同时也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
习近平强军思想 |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4 |
第四章 现代战争 |
3 |
第四章 现代战争 第一节 战争概述 战争的概念、战争的分类、战争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新军事革命 新军事革命概念、新军事革命的基本内容、新时代我军军事革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思政内容:通过我国从古至今的战争让大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国弱必被欺,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
战争的概念、战争的分类、战争的发展历程 |
作业、个人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评 |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4 |
3 |
第三节 机械化战争 机械化战争的概念、机械化战争的产生于形成、机械化战争的成熟与发展、机械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经典战例分析。 思政内容:通过国内解放战争典型战争鼓励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深刻反思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坚定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时时为国家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对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四节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概念、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模式、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典型战例分析。 思政内容:通过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实例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国家的和平与发展非常重要,高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大量使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建设祖国的的强烈愿望,落后就要挨打是不变的规律。 |
机械化战争的成熟与发展、机械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典型战例分析 |
第五章 信息化装备 |
3 |
第五章 信息化装备 第一节 信息化装备概述 信息化装备的内涵、信息化装备的分类、信息化装备的特征、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第二节 信息化作战平台" 信息化作战平台的概念、信息化作战平台的主要功能、信息化作战平台的主要分类。 思政内容:通过介绍最新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功能和主要分类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现代战争的作战模式及高效率,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为今后探索高新技术的研发做基础的意识,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理应积极做自己的应有贡献。 |
信息化装备的内涵、信息化装备的分类、信息化装备的特征 |
作业、个人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评 |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4 |
3 |
第三节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概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主要分系统。 第四节 信息化杀伤武器" 信息化杀伤武器的概念、单兵数字化装备、精确制导武器、核、生、化武器、新概念武器。 思政内容:通过介绍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化杀伤武器及新概念武器,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今后世界上的作战武器更先进,集中体现的是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大学生应该怀有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为祖国的国力强盛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 |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概述、信息化杀伤武器的概念 |
总学时 |
36 |
|
|
|
|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习近平强军思想》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程》关娟茹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3版 北京 2024年6月
教学参考书:
1.《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2.《制空权》 朱利奥杜黑
3.《孙子兵法》孙武 4.《论持久战》 毛泽东
5.《军事教训》毛奇 6.《战争指导》 富勒
7.《军事战略》索科洛夫 8.《机械化战争》戴乐高
9.《制胜的科学》苏沃洛夫 10.《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马汉
11.《战争艺术概论》安东尼·亨利·若米尼
12.《孙膑兵法》等武经七书 13.《大战略》 柯林斯
14.《未来的战争》托夫勒 15.《核武器与对外政策》基辛格
16.《暴力论恩格斯》 17.《战略论:间接路线》利德尔·哈特
18.《绝对武器》伯纳德·布罗迪 19.《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序号 |
课程教学目标 |
支撑依据 |
考核形式与考核点 |
占比 |
考核比例 |
1 |
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国防的基本类型和国防历史的发展与启示,掌握国防的含义和现代国防观的基本内容; 了解国防法规体系,熟悉主要国防法规的主要内容,掌握公民的国防权利与义务;熟悉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和国防建设成就,掌握国家的国防战略和国防政策,了解军民融合的相关内容;熟悉中国武装力量的性质、宗旨及使命和任务,掌握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了解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熟悉国防动员的含义、目的和意义,掌握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实施的内容;了解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掌握军事思想的内涵和地位作用;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及发展趋势;掌握精确制导武器及发展趋势和核生化武器及发展趋势。
|
通过课堂互动、实践作业、试卷,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
期末考试 (各章节教学内容)
|
70% |
70% |
2 |
基础能力目标 熟悉国家安全及相关概念,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了解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战略动向;熟悉新形势下的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掌握维护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策略;深刻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
|
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章节所涉及案例与思考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探究 |
课堂互动 (1)5次随机点名,全勤80分,少一次扣20分 (2)平时回答问题主动回答一次5分,不超过20分。(3)总分100分。 |
10% |
10% |
3 |
综合应用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我国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正确分析判断我国在国防军队建设领域以及国际军事领域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增强国防意识,提升防间保密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
(一)个人应用能力 依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摩等,对当下时政热点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思辨 |
课程作业 总分100分。 |
10% |
20% |
(二)小组合作应用能力 1.通过小组讨论选择主题 2.查阅资料,小组分工 3.汇报、撰写实践报告 |
小组实践 (1)自行组织战争电影赏析并小组讨论。 (2)课堂汇报和点评。 (3)总分100分。 |
10% |
注:思政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与以上三个目标相互融合。